手刹强度:
这个选项数据其实看每个人的操控习惯,但我要补充下在上面我有说过漂移过弯的操作,手制动刹车因为转向快、失速多,所以一般都是濒临失控极限情况下才使用的,那么手刹强度也根据每辆车型或是根据自己操控习惯的濒临失控极限情况下的车态和操控去调校更适合自己的手刹强度;
弹簧劲度:
这个数据对手感和失速是影响不大,不过会影响车辆行驶时的动态,但是还有个情况需要知道下在游戏里弹簧劲度设置最硬时,那么就会将车辆前后的倾斜又给拉平正回去)。
防倾杆:
这个数据按理论上来说软式的防倾杆能更大程度使得车辆在过弯漂移过程中的惯性侧倾,惯性侧倾在车辆行驶时是有体现的,但是对于手感来说惯性侧倾还不至于影响到偏移重心惯性漂移,所以这个数据对于手感和失速上来说也是没太大影响的。
调整车体相关:
车辆高度-高度:
轻微 影响到点高速直线行驶时微调方向时的车辆动态手感,大多数人将车辆高度调节至最低更能降低风阻使得车辆在高速过程中能以更稳的贴地车态去操控,但是同时也将暴露了另一个极端性的问题,那就是过低的车辆高度使得车态也同样无法以惯性去偏移车辆转弯侧倾的重心。默认选项是高车身,适当的可以降低车辆高度,建议将车辆高度调节至中。(如将车辆高度设置最低时,那么就没有空间可以使车辆前后倾斜)
车辆高度-倾斜:
整车车辆高度的前侧倾斜与后侧倾斜,过于后侧倾斜会使车辆行驶中的车态上扬易飞,过于前侧倾斜会使车辆行驶中的车态降低风阻但也同时压不住后侧车轮的贴地性使得后侧车轮打滑甩尾,默认选项是中性的前后侧倾斜平衡,建议将车辆适中的向前侧倾斜调节2至3格。(这个调校选项特备注明:还有另外两个调校选项会直接影响到这个车辆前后倾斜的数据效果,第一个是车辆高度-高度,如将车辆高度设置最低时,那么就没有空间可以使车辆前后倾斜;第二个是弹簧劲度,如将弹簧劲度设置最硬时,那么就会将车辆前后的倾斜又给拉平正回去。)
轮距-前方:
比较影响操控手感,不影响到失速问题,可适当调节增加轮距则有助于车态行驶更为安稳。(特此备注:前侧车轮是转向轮!)
轮距-后方:
比较影响操控手感,不影响到失速问题,可适当调节增加轮距则有助于车态行驶更为安稳。
(特别说明:前轮轮距与后轮轮距比例相关:前轮距比后轮距大:操控性稳定;前轮距比后轮距小:转向灵敏;前轮距与后轮距的比例性差距不易过大,不然会造成过于极端性问题,比例前后车轮轮距比例性差距建议不超过两格。)
倾角-前侧:
不太影响操控手感,完全不影响失速问题,特此说明前侧车轮是转向轮,所以适当增加2~3格前侧车轮的负外倾角,可使车辆在过弯中的前胎的贴地性;但是就算过于较大的负外倾角也不会增大前轮的易滑性,其实这个数据无论怎么调节其实对于手感来说微乎其微,几乎是感觉不出来的,就算感觉不一样,那也真的只是心理作用,因为NFS19设定非拟真驾驶操控。
倾角-后侧:
不太影响操控手感,完全不影响失速问题,后车轮不是转向轮,理论上调节了后侧车轮的倾角会使后车轮的贴地性更差,更易甩尾漂移,其实这个数据无论怎么调节其实对于手感来说微乎其微,几乎是感觉不出来的,就算感觉不一样,那也真的只是心理作用,因为NFS19设定非拟真驾驶操控。
(特别说明:前后侧车轮的倾角值真的影响不到操控手感的,我在前面就说做最最影响到操控手感的就是前后轮胎压的数据,这个数据是最最直观直接反馈到你操控手感的。)
附带调校重要总结说明:
对操控手感以及漂移失速最为直接影响的是:前后轮胎压、甩尾稳定性辅助、差速器、转向反应、转向范围,再其次是轮胎牵引力、下压力、刹车偏向、前后轮距。其他的调校数据选项都不怎么影响操控手感以及漂移失速的。
附带动力性能配件说明:
因为我之前有次在同一款车型上选择了同样的涡轮,但外观的套件选择不同,后再回到车辆动力性能配件查看提速性数据时发现也会有所不同的变化,所以外观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和车辆动力性能的配件也是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我个人觉得首先要先确定选好 外观的套件,再去配其他动力性能部分的配件,最后再去合理性的选择涡轮。
涡轮的作用就是提速,又和外观的空气动力学套件以及其他动力性能的配件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那么合理性的选择涡轮就亮点:第一点就是上述所说先确定选好 外观的套件,再去配其他动力性能部分的配件,最后再去去选择提速性效果最快的涡轮;第二点是车辆在漂移时 后的失速就需要提速了,你漂移失速的速度区间去选择这该车速区间提速性效果最快的涡轮。
总的来说选择涡轮需要合理性的提速要求,不要盲目的去选择E级别的最后一个涡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