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游戏新闻 > 正文

《去月球》:是什么在拨动我们的心弦?(2)

2021-04-20编辑:jackey
结局美满?其实这才是最冲击人主观感受的地方剧情到达第二部分结尾处,女博士提出只有删除了John记忆中River才能够真正圆了John的登月梦,并不顾男博

结局美满?其实这才是最冲击人主观感受的地方剧情到达第二部分结尾处,女博士提出只有删除了John记忆中River才能够真正圆了John的登月梦,并不顾男博士的反对在爱情与梦想之间选择了后者。本以为John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登月计划便会失去了与River美好的爱情,但在登月的前一阵子,基站里来了一位新的宇航员:

“你好,我叫River。”

儿时那句“那么我们总会在月亮上相遇的”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很多玩家在此泪目之后也对这个大团圆的结局表示不满:前面费那么大劲的也没能阻止女博士删除River,哭了好一阵子结果你又给她整回来了,这是在欺骗我们的感情么?为什么非要大团圆结行呢?

其实圆满结局的深层含义更能冲击玩家们的感受:游戏中男主角John被服用了大量影响记忆的阻断剂后失去了童年的记忆,而后机缘巧合的又与River走到了一起,在临终前想要通过“去月球”来完成自己的救赎。

本以为老人的意愿得到了回报,一生将得到女博士所谓的救赎时,RIver来了。一切都是发生在老人的记忆或者说是潜意识中,在老人的潜意识里River无论如何还是会找到他,更深化了John才是真正被照顾的那个病人的主题。

03.游戏测评——它好像慢的合情合理

最后我们对《To the Moon》进行一个测评,从剧情设计、审美、游戏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剧情设计主体部分不用多说,2011年GameSpot年度最佳剧本奖的实力有目共睹。上一部分我们说到了大体剧情,这一部分来谈谈一些细节问题。

①星星的孩子——孤独症患者

《去月球》第一次发布于2011年11月份,讲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的爱情故事。而游戏中River多次提到的星星、灯塔则与当年4月份世界孤独症日的主题——“让星星的孩子走出孤独”的关系十分微妙。

“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这样的孩子叫作“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足以见得高瞰在设计这款游戏时所做的功课,但美中不足的是《去月球》中River的人物设定,游戏告诉我们River有个过目不忘的记忆,虽然这是证明River记得John的论据之一,但2019年的世界孤独症日主题却不看好这一点——消除误区,倡导全纳。

“因为误区,有人认为孤独症儿童是天才,不需要特殊支持;

因为误区,孤独症儿童被拒绝入学。

对孤独症人士的误区如此之多,不但成为文明社会的不和谐杂音,而且人为加大孤独症群体融入社会的障碍。”

虽然《去月球》的主题是爱情,但放到现在来看River的行为也体现了对孤独症孩子有一定程度的“神化”,客观看来还是属于扣分项。

②兔子和鸭子(也有说是鸭嘴兽)——哲学内涵

除了Johnny(约翰尼)意为“短袖无领病号服”暗示着男主人公才是“病人”之外,兔子和丑鸭子布偶的设定也有自己的内涵,它源于这张兔子——鸭子的哲学标志图。

英国哲学家PF Strawson在他1971年的论文《想象与感知》中写道:

方向变化引人注目的情况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般性的感知特征(即视为什么)。

例如,当我看到一把剪刀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物理上的东西,我会立刻意识到这是一种可以用来做各种事情的工具。将这个物体看作一把剪刀是我不假思索做的事情,而且确实是不由自主的。

但在另一方面,对剪刀的概念完全陌生的人不仅不会,也不可能以这种方式看待这个物体。当然,他们可能也会看到一把剪刀被放在桌子上,但是他们也不会将其视为一把剪刀。

论文中阐明了‘视为’是一种概念依赖,而对于River来说灯塔、兔子、丑鸭子玩偶并不会向我们一样单纯的把它当作灯塔、兔子、丑鸭子玩偶,而是儿时与她许下约定的John!

游戏机制——貌似它慢的合情合理整个游戏没有战斗,玩法除了点击收集线索外就是“翻纸牌”和阻拦女博士时的一点点操作(这个操作摇杆是真的鸡肋)。

本站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认同此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