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游频道 > 新游速递 > 正文

《艾彼》评测:属于机器人的废土世界

2023-01-03 17:51:27编辑:jackey
《艾彼》经过 DLC 的扩充,游戏全流程接近 5 个小时,可玩性大大提高,剧情也被拔到了更高的水平和深度,面对这个“完全体”,绝对配得上一句“强烈推荐”。

艾彼》在时隔四年后,突然掏出一款全免费 DLC,补全了这个故事,也补全了那时初玩的遗憾。经过 DLC 的扩充,游戏全流程接近 5 个小时,可玩性大大提高,剧情也被拔到了更高的水平和深度,面对这个“完全体”,绝对配得上一句“强烈推荐”。

【属于机器人的废土世界】

初入游戏,精美的画风令人眼前一亮,流畅婉转的旋律配合恰到好处,把氛围感渲染的淋漓尽致,代入感很强。主角一行从漫黄沙的荒凉末世走到现代科幻繁荣的大都市,丰富的色彩、精致的光影、多样的场景变化,精致的随手一截都能当作壁纸的程度。

《艾彼》建筑和远景中浓浓的工业风元素,悬浮乌龟、缸中之脑鸟“杰米”、巨大的鲸鱼飞行器等形象不乏奇幻的想象力,共同塑造了一个让人充满探索欲的末世废土世界。

《艾彼》游戏从陪伴迪迪找到小鸟伙伴开始,一开篇便反复强调一个“目标”:去大都市,那里有着一切的“美好”,于是主角一行便踏上了旅途,这一路上,他们遇见形形色色的机器人、历经种种困难,当他们抵达梦想之地时,却发现真相并不如想象般美好……游戏并不急于铺开世界观和种种设定,而是不断利用画面、角色对话、NPC、场景道具旁敲侧击向玩家传达信息,游戏的叙事节奏偏慢,很多细节有待玩家从碎片化的信息中挖掘,留白的手法让故事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轻玩法重叙事的“公路片”】

《艾彼》作为一款 2D 横板解谜游戏,本作的玩法和操作并不复杂,解谜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道具或位置点击交互,便能够通关继续前进。

在解谜过程中,玩家可以操作双主角艾彼和迪迪之一,也可以在两个角色间切换,艾彼小巧灵活、迪迪高大沉稳,利用两人体型、重量等不同的特性,合作完成谜题。这种合作解谜的设计,为本来相对单薄的点触交互增加了一个新维度的考量,在 DLC 中还引入了与杰米的配合,让这部分玩法更加有趣,这算是本作在玩法设计上的巧妙之处。

《艾彼》解谜部分难度整体偏低。在游戏过程中,我几乎没有依靠攻略的帮助,最多也就是来回走一趟穷举一下各个交互键,即使遇到卡关,往往也是因为场景中可交互内容的不够明显所致,在右上角,官方甚至也贴心地附上了简洁版的攻略,可见并没有指望这部分内容困住玩家。

如果是冲着解谜来的玩家,可能会感觉不够尽兴:在我看来,游戏解谜内容更像是为玩家观看剧情之余提供可交互的内容。玩家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对游戏代入感,而时常发现场景中类似信封等的交互内容,也可以起到了间接补充叙事的作用。

但不得不说,游戏的交互着实让人比较着急,大概是考虑画面的完整性和美观,游戏没有采用移动端传统的转盘,而是点触移动。有时候交互按键也存在偏小的问题,会给操作带来一些不便,算是个小小的槽点。

《艾彼》更新 DLC 后,整个故事结构上也更加完整。总的来说,游戏体验更加轻玩法而重叙事,与其说在玩游戏,倒不如说在看一部“可交互”的加长版公路电影。

【温馨的故事耐人寻味】

《艾彼》游戏着重塑造主角们的形象,艾彼的灵巧机智、迪迪的温柔与坚实可靠。角色的细节刻画入微,如艾彼站在边缘会发抖害怕,不能往前移动时会做出闭着眼睛用力的样子、耷拉下眼睛表示伤心失望,表情的刻画让人很难不喜欢上这个活泼有趣的

同时也不乏对配角的笔墨,饭店老板、小主人、清洁工机器人……形象各异,很多地方仅仅是一笔带过的叙述,也能做到不脸谱不工具人,足以让人印象深刻。

《艾彼》的主题很丰富:亲情、友情、环境保护、科技发展、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千头万绪,“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内核,或许每个玩家都有不同的看法。让我感到惊奇的是,游戏虽然讲述的是末世的故事、探讨的是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但即使到故事的最后,依然能够不落俗套,没有什么“人工智能觉醒反叛”、没有什么“人类大战世界危机”,整个故事虽然并不算跌宕起伏,

走到故事的尾声,游戏涉及到的面很广,但似乎并不在意强调某个观念或理解,即使 DLC 补全了结局,直到游戏的结束,半开放式的结局仍然给我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到游戏的最后,在冰天雪地里,艾彼和迪迪演绎了真正的友情,恍惚间,他们似乎就是有血有肉,有真情有温度的人。他们懂得爱与陪伴、知道存在的意义与生活的可贵。

反观人类,留下满目疮痍的现实世界,抛弃满世界的机器人,到达那个“伟大”“美好”的虚拟世界,但那真的是人类的理想归宿吗?

两个结局或多或少都留白给玩家不少想象空间。

艾彼一行人的旅途还会继续吗?

这个世界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因为有艾彼和他的伙伴们,我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吧。

本站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认同此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