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游戏新闻 > 正文

《幽闭深渊》进入神秘海底深渊 怪兽之口求生

2022-04-13编辑:angle307
凶猛的怪物和稀缺的子弹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玩家的生命,好在玩家的人生不止一次。

《幽闭深渊》一款惊悚游戏,以不久的将来海底探索设施的故事为主要舞台。将在横向的2D画面下深入实验室和水下洞穴,使用威力有限、子弹稀缺的枪支保护自己免受从黑暗中涌出的怪物攻击。面对危险的环境和凶残的怪物人类的力量将极其有限。为了体现这一点,这款游戏打造了一个充满真实感的物理引擎,让角色显得非常脆弱,迫使玩家时刻保持谨慎。

就算玩家的操作的角色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他的身体素质也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他们跑不快,跳不高,从稍微高一点的地方摔下来,会摔破头。为了让这个脆弱的身体通过各种复杂的地形,需要使用抓钩枪,将前锚打入岩石中,借助弹出的绳索攀爬或下降,或者将绳索摆动到远端。由于惯性,在使用时一定要小心。一旦绳索在途中摆动过快,就会使整个人牢牢地撞在对面墙上,导致血淋淋的结局。

为了进一步增强真实感,游戏还为角色增加了许多细节。比如挂绳子的时候,角色会先把保护绳绑在腰上,然后往下掉;当玩家命令角色趴下时,他们会以高姿势跪下爬行,然后再次按下,才切换到紧贴地面爬行的低姿势。

侦察兵除了抓钩枪,还有很多实用的道具。钻垂直破坏地形的炸药,可以帮助玩家在洞穴之间打出一条捷径,从而避开原本漫长曲折的道路;前方区域的无人机探测可以让玩家在面对危险区域时,不用冒着生命危险,提前知道敌人的部署和构成。在某些关卡中,还可以操纵工程师执行任务。工程师不能像侦察兵一样使用抓钩枪等道具,但可以操作卡车、钻孔机、吊车等重型机械。让玩法更加多样化。

但是模拟物理引擎有时候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当使用吊车平台搬运卡车时,稍有晃动就会使平台剧烈晃动。如果玩家操作不小心,可能连人带车一起滑下深渊。

当从研究设施来到洞穴内部时,会被黑暗包围在黑暗的环境中,只能通过头灯看到附近有限的空间。而且黑暗中潜伏着各种凶残的怪物。他们的攻击力非常高,只有很少的攻击就能杀死玩家。天花板上有一个洞的巨型蠕虫更可怕:当玩家靠近时,它会迅速爬出洞,把整个玩家吞掉。这种突如其来的危险常常让人尖叫,让游戏变得恐怖。

就算玩家手里有枪,能对怪物造成的伤害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由于弹药存量非常少,又没有近距离的战斗手段,一旦在缺乏补给的关卡打出空弹,就只能面临等死的局面。这让玩家在打怪物的时候可以集中精力仔细瞄准,避免浪费子弹,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实力。

凶猛的怪物和稀缺的子弹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玩家的生命,好在玩家的人生不止一次。只要还有剩余的重生次数,他就可以在死亡三秒后复活到不远处的地面。难度越低,玩家重生的次数就越多。但是不允许中途改变难度。一旦玩家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困难,就只能通过重新开档来选择更低的难度。

在探索水下洞穴的过程中,每个玩家的任务都被设定为一个独立的关卡,每个关卡都是一个全新的区域。除了高难度的怪物,玩家面前还有紧锁的防盗门。需要寻找曲柄、钥匙和密码,看到相应机关里的招数才能继续前进。

除了单人游戏,游戏还支持本地双人分屏合作模式,并计划在未来推出远程分享乐趣功能。在双人游戏中,一个玩家需要操作侦察兵,另一个玩家需要操作工程师。他们的不同职能加强了分工。在模拟物理引擎和好友设置的加持下,双人游戏的确可以创造更多乐趣。但目前游戏只支持在特定的“双人地图”上玩,内容只能说是初级的,远不是好玩的合作模式。

现在整个过程只有10关,内容非常匮乏,只能满足体验游戏性和氛围的欲望。教程里只提到了“给队友下命令”这个功能,根本没有实际安装,让人感觉目前的体验还是不完整的。

游戏的“简单”还体现在缺乏引导。有些关卡在制作过程中明显进行了顺序调整,使得教程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在第三关需要游泳,但在第六级游戏才首次正式介绍游泳的操作方法。有些关卡甚至不告诉如何操作关键道具。在使用无人机的路上,游戏甚至没有告诉玩家“无人机可以操作开关”这个概念。由于游戏不提供任何教程和UI提示,使得在游戏里的道具使用摸索时长增加。

这种引导的缺失在最后阶段尤为明显:游戏只设置了2分钟的毁灭倒计时,而提示除了“获得ZR-8”的描述外,并没有告诉玩家该怎么做。从找到名为ZR-8的方块,回忆反应堆的位置,到思考回去的路,都要自己去尝试自己去琢磨。当终于明白游戏中需要做什么的时候,剩余的生命已经耗尽,体验感较为差劲。

《幽闭深渊》用真实的物理引擎和阴森的氛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冒险舞台。各种高科技道具带来了独特的探索体验,而隐藏在暗处的致命怪物往往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袭击玩家。需要时刻小心和警惕才能生存。但是目前游戏的体量还是很有限,一些引导性的设计也很简单,离最终目的还很远。建议对游戏感兴趣的玩家保持观望态度,等游戏更加完善时在加入。

本站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认同此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