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玩一玩 > 新闻频道 > 游戏新闻 > 正文

《中国式家长》试玩:我活了 100 次,还是活成了我最讨厌的样子

2021-03-12 17:36:46来源:未知编辑:jackey

人生最可悲的是,这是一条单行道。如果你在你选择的十字路口选择了不同的目标,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但现在,重新体验生活的时刻就在我眼前:在《中国式家长》这款国产自助游戏中,你会重新体验从出生到高考的过程。成长的目标不仅取决于自我的选择,还取决于“父母”的期望。这种在夹缝中实现搜索的情况,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陌生。

或者这种感觉我们太熟悉了,游戏的主题获得了很多共识。自从9月29日在Steam上架以来,玩家们的耳目一直与前20名联系在一起,并与另一款国产游戏《太吾绘卷》一起首次进入Steam 周销量榜前十。

这是谁的人生?

不同于被动承受成长的事实。在游戏中,我们可以从第一天开始自动逆转生存趋势。

比如游戏包含几个属性,智商、情商、体质、形象力、想象力、理解力、魅力。属性的数值凹凸决定了玩家扮演的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或者学习一些技能。情商太低会学说话慢,体质太低会经常生病等。属性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玩家的自我选择。

每轮可以玩一个叫“挖脑洞”的转砖游戏提升属性。点击某种颜色的砖块可以提升相应的属性。每次点击一个城市,都会消耗能量。此外,还可以放置唱歌、活动、进修等日程来提升属性。有两种时间表:学习和娱乐,在这两种时间表中,文学被期望产生意义。学习班倾向于提升智商、形象力、体面,娱乐班课表则帮助形象力、想象力、情商的退步。每轮最多放6张计划表。时间表放好后,你可以点击下一轮,线路的能量就会恢复。

然而,这并不象征着完全自由的落后道路。如果没有限制,游戏本身就失去了趣味性。父母会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各种期望。首先,他们只能摆脱“健康成长”、“聪明伶俐”等简单指标。而搪塞游戏仍然可以满足他们的期望。都那么容易,难怪很多人会怀念童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玩家会逐渐明白生存带来的压力:父母期望的门槛越来越高,指标成为需要“进入重点中学”、“学习说话艺术”等数千个属性点的高端指标;同时,父母也有“满足感”。如果他们不能实现自己的期望,或者在娱乐流程中花费太多时间,就会导致父母的不满,招来斥责。呆在公园里的能量低会带来精神创伤。——不仅会给脚色贴上“自卑”、“低贱”的标签,还会让游戏干脆失败。

所以在我的档案里,为了迎合父母,我被迫做了一个“乖宝宝”。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真的3354,因为天赋是平凡的,是全面发展的,其实和我自己一样。之后考上了内地一所重点中学。在班主任“高考多一分,挤出一万人”的口号鼓舞下,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继续教育上,沟通和恋爱体系彻底被遗忘。

最后高考成绩送到了我手里。得到了一个和现实中自己差不多的分数,上了一个差不多的大学,一起爬下来,成为了一个淹没在人群中的普通人。编程技巧、电脑游戏、忍者文明等常识。刚开始在中学接触到的,只是成为了除了普通生存之外的一种娱乐调整。

这是痛苦的真实。

本站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认同此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阅读